洛陽鎮洛陽社區平馬屯頭坡油茶基地。
大化鎮龍口村,位于紅水河畔,這里不僅土壤富硒,而且水源豐富、光照充足,盛產的大米顆粒飽滿,品質優良,在2018年該村富硒水稻獲“富硒農產品認定證書”,2018年8月綠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注冊“瑤香里”品牌商標,并在2019年“瑤香里”被評為“廣西名優農產品重點推薦品牌”,并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證書。
下一步,河池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扛牢責任、勇于擔當,以“六大示范行動”為抓手,深入研究國家、自治區投融資政策導向,健全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匯聚更多資金資源向試驗區聚焦聚力,加快推動實施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切實把政策的“含金量”轉化為綠色發展的高質量,讓綠色真正成為河池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2023年7月,科研人員在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創建評估區范圍的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調查時發現一蘭科植物。
“信用+公交”是環江在創新打造的信用應用新場景之一,4A、5A信用戶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使用“五位一體”系統(又稱“錦繡鄉村”App)支付車費可享受約7折的優惠。
截至目前,環江已建立3個“環保媽媽”活動點,志愿服務隊成員近50人。
古育村安裝好的光伏板。
“還沒裝這個智能噴灌之前,我們給桑葉澆水,都是靠天上下雨、水渠灌溉、引管淋地等方式,現在安裝了智能噴灌,隨時隨地可以噴灌,大大地提高我們的桑葉產量。”大才鄉新坡村平治屯蠶農韋友現滿意地說。近日,隨著河池市環江毛南便得多了,族自治縣大才鄉桑園噴灌項目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該縣打造現代化高標準桑園建設邁上新臺階。讓該縣新坡村千畝桑園實現“科技賦農”,有效帶動蠶農增產增收,助力桑蠶產業發展。
環江林業局工作人員對生態護林員進行統一培訓。
預計2023年底大化縣湖羊基地繁育基地肉羊產業發展規模飼養量達3萬頭,年出欄約2萬頭,預計年產值2000萬元。
”戈從村中華蜜蜂養殖園技術人員收割蜂蜜。
近日,在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康復科的治療室內,來自深圳市的“銀鈴行動”醫療專家劉建國正在給患者治療。
自2019年開始,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連續開展“黃書包”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
評標專家及招標代理公司、建設單位代表表示,此次培訓以案說法,感觸頗深,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今后在開展各項招標投標評標工作時一定依法依規定,堅守職業道德底線。
宜州區桑源菌業合作社種植的桑枝金福菇。
河池環江首家陸基循環水高效生態養殖基地揭牌儀式。
農戶在采摘秋蜜桃。
采用“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桑蠶產業,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產品并實行二次返利等,在推進產業興旺發展的同時有效解決勞動力就業以及脫貧人口增收等問題,有效為村級集體經濟賦能造血。
“為了破除傳統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我屯已連續舉辦4年這樣的升學禮。
志愿者幫助前來辦理助學貸款的學生、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