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篳路藍縷 古郡新顏 梧州市蒼梧縣十年荒地造新城

廣西新聞網梧州9月12日訊 蒼梧人,十年荒地造新城;凌云志,萬里鵬程破蒼穹。

十年耕耘壯鄉崛起一座新城。2013年2月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調整廣西梧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蒼梧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石橋鎮。十年篳路藍縷,如今這個白手起家新興縣城,滿城茶香,一片“豐”景;萬家燈火,無盡繁榮,已“蝶變”成為一座綠色生態的“山水田園茶城”。

蒼梧縣委書記覃學海介紹,該縣堅持“前瞻性規劃、高起點編制、階梯式推進”的思路,緊緊圍繞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1+1+4+3+N”目標任務體系和區、市、縣黨代會精神以及梧州市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梧州”的要求,緊緊抓住田園新城塑“形”、工業振興固“實”、六堡茶業鑄“魂”三大任務,接力奮進建設山水田園新城,乘勢而上創建業興景美生態茶鄉,打造新時期全面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實現產城高度融合的廣西“東融”縣域重要門戶、灣區兩江走廊后花園。

在趕超跨越、重新崛起的新征程中,蒼梧縣上下“一盤棋”、干群“一條心”,大力弘揚“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新時代蒼梧作風,凝聚起蒼梧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據了解,該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14年剛搬遷時的33.26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71.07億元,增長了1.14倍。2014——2022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5%。全縣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榮獲“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全國長壽之鄉”“全國詩詞之鄉”“自治區級生態縣”等稱號,并獲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依托六堡茶特色產業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第三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六堡鎮被認定為“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展翅騰飛五年三步走,田園新城塑“形”

每天早上6時,家住東安社區的李伯強起床后,到附近的市民公園轉上半個小時,然后返回來到社區門口,打開“匯百樂超市”,開始了一天的營業。“每天都是這么愜意,順利!”話音未落,老李又去招呼顧客了。

老李是地地道道的蒼梧梨埠鎮人,新縣城搬遷前,他一家住的是泥瓦房不說,全家的收入就靠他在鎮周邊打零工維持,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蒼梧新縣城搬遷后,老李家住進了1套90余平方米的新房,在社區租下一間300余平方米的門面。

靠著新縣城搬遷,老李的日子發生了“質”的變化。“現在每年超市有近15萬元收入,兒女們也在社區對面的聯志玩具禮品(蒼梧)有限公司上班,家門口就業有穩定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和和美美。”老李感覺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走進全國“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蒼梧縣老鄉家園石橋集中安置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等標語隨處可見,身穿紅馬甲的“石筑千道·橋連萬家”志愿服務隊穿梭在各樓層開展“敲門服務”,活動中心里孩子們學習、運動,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在泥瓦房里住了大半輩子,靠著黨的好政策,才能住進窗明幾凈的新樓房。”居民徐春榮說,以前住村里出行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如今住安置點新樓房,出門就有寬廣平坦的大馬路,公交車、共享電動車一應俱全,到政府部門辦事也就5分鐘路程。

“十年前,石橋鎮區只有2所中學、1所小學,教育硬件設施落后。”蒼梧縣教育局局長熊振強感嘆,新縣城搬遷十年來,整合教育資源新建成蒼梧高級中學、蒼梧第一初級中學、蒼梧第一實驗小學等3所縣屬中小學,還新建成蒼梧第一幼兒園、蒼梧第二幼兒園等2所縣屬幼兒園。2016年5月2日,新縣城第一樓——承載蒼梧發展厚重歷史的檔案館大樓主體工程順利封頂,到如今,圖書館、文化中心、學校、醫院、未成年人保護中心以及蒼郡公園、迎賓湖、永安湖等公共設施紛紛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兒童福利院、老年養護院等民生類項目也在加快推進,很快便能投入使用。

十年篳路藍縷奮斗路,蒼梧縣堅持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建設新縣城。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為蒼梧縣量身定制新縣城建設“五年三步走”(2019—2023)實施方案和建設路徑。從2013年區劃調整至今,蒼梧新縣城共安排項目100多個,建成并投入使用近80個,完成投資超50億元。2020年底如期完成“五年三步走”第一步“行政功能可運轉”目標,該縣60余個部門2600多名干部整體搬遷進駐新縣城石橋鎮;2022年底,一大批民生項目的竣工投入使用和水、電、金融、通信等公共服務設施的逐步完善,標志著新縣城建設“五年三步走”第二步“重要民生有保障”目標基本實現。2023年,新縣城統籌推進建設項目77項,總投資149.2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8.9億元。黨群攜手進一步推進蒼梧縣文化、應急、社會民生、園林綠化等項目建設,第三步任務目標“基本功能初實現”將在年底收官。蒼梧新縣城建設從零起步,行政辦公、學習教育、居住生活、商務文旅等基本條件已逐步得到完善。

廠房林立推平土山包,工業振興固“實”

“今年經濟雖然下行趨勢明顯,但是公司未受到影響。”今年9月5日,位于蒼梧縣旺甫工業小鎮的廣西恒通萬泉河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梁立友說,公司生產的板材產品銷往廣州、深圳、山東等地,與去年同期相比產值增加了7000多萬。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公司投資1600萬元建設的全自動熱壓機綠色生產車間正開足馬力生產,預計今年年底可以滿荷生產。

看好蒼梧的發展前景,浙江明遠建設有限公司在中標總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共6棟)標準廠房建設后,搶抓機遇,墊資4000余萬元在80天內完成3棟廠房結構封頂,創造“投資蒼梧新速度”。

工業小鎮內廣西新海峰木業有限公司是一個集科研、生產營銷、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板材大型企業。走進車間,50多條先進的板材生產線上,600余名工人正在緊張生產。“這是我們的科研室,都是從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方高薪聘請的行業頂尖專家。”該公司總經理王偉介紹,透過玻璃看到10余名科研人員正在研發“雙木”牌新品。據了解,廣西新海峰木業有限公司年產量超30萬立方米,年產值約4億元,能為當地提供稅收約500萬元。

區劃調整后,百業待興,一窮二白的縣情壓得蒼梧人幾乎抬不起頭。“工業興縣、工業強縣”是蒼梧既定的戰略目標,更是全縣上下矢志不渝的追求。

2013年,蒼梧縣在旺甫鎮正式啟動控規面積達2.6萬畝的工業小鎮建設,目標是打造“桂東南地區最大的家具家居生產基地”“百億級高端綠色家具家居產業示范園”。十年來,蒼梧縣以旺甫工業小鎮為載體,建設者們發揚“白+黑”“5+2”的精神,日夜奮戰在建設工地一線,一輛輛大型挖掘機呼嘯著來回奔跑,推平連綿的土山包,建起藍白相間的成片廠房。“這里寄托著蒼梧工業又一次騰飛的希望和夢想。”蒼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旺甫工業小鎮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高方超介紹說。

如今,該縣立足林產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一把手”招商,以補齊產業短板、延伸產業鏈條為突破口,深入對接華潤集團、深圳怡亞通公司、招商局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紅牌集團和廣州美亞集團等四類500強與專精特新企業,推動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引進并培育配套產業。全面貫徹落實“東融”戰略,搶抓“三企入梧”機遇,圍繞林產林化、裝備制造等產業,引進晶盛科技、溫氏、大新光學、富邦、思進等一批項目。40多家知名企業紛紛投來“橄欖枝”,座座廠房拔地而起,廠房內一條條現代生產線快速運轉,工業小鎮寬闊的道路上,運輸原材料的大貨車不時開進,然后載著一車車成品奔赴海內外,今年前7個月工業產品銷售收入近12億元,工業增加值超1.48億元。

做大做強出門聞茶香,六堡茶業鑄“魂”

六堡茶,因原產于蒼梧縣六堡鎮而得名,迄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在清朝嘉慶年間,就以其獨特的檳榔香味被列為貢茶,位列我國24種名茶之一。六堡茶素以“紅、濃、陳、醇”著稱,其外形色澤黑褐、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氣陳醇。此外,六堡茶還具有祛濕、調腸胃、降三高等功效,是廣西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康養價值的千年名茶。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千億茶產業”宏偉藍圖,讓蒼梧縣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好時機,該縣舉全縣之力打造茶產業核心優勢區,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為建設主體,引導和帶動廣大茶農開展茶園建設。

“近年來,蒼梧縣高度重視六堡茶產業的發展,發揮原產地、原種茶、原工藝‘三原優勢’,堅持以全產業鏈思維,推動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統籌發展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從培育茶苗、建設茶園、壯大茶企、培養茶師、打造茶市、創建茶城等六大關鍵環節著手,系統推進六堡茶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蒼梧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指揮部副指揮長曾慶梅對于六堡茶發展信心滿滿,該縣投入50億元打造六堡特色小鎮,同時,強力推進建設梧州市申報2024年自治區旅游發展大會的十大重點項目之一——六堡茶古鎮以及六堡鎮·六堡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示范基地,并規劃建設六堡鎮出梨埠鎮過木雙鎮經東安江、賀江至西江的“茶船古道”茶文旅休閑項目以及以G355國道為主線打造1條百里綠色廊道觀光旅游通道,通過加強茶旅區域合作,打造六堡茶文化之旅。2023年上半年,該縣接待游客131.08萬人,同比增長25.3%,實現旅游消費11.28億元,同比增長2.95%。

“以前一門心思逃出大山,現在我是一名地道茶農。”趙靜連表示,現在村里有茶園、茶山,每家每戶都擴種茶產業,同時還建起民宿,有自己的六堡茶展示廳。趙靜連是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一名95后種茶人,種植了400多畝六堡茶,十年來村子里巨大的改變,讓她下定決心留在家鄉發展。

曾經的山坪村是離鎮區最遠的瑤族村、貧困村。為了改變“嚇走外來媳婦、窮跑本地妹仔”的狀況,十多年前,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祝雪蘭決定帶動村民擴種六堡茶脫貧致富,她不僅把祖輩相傳的六堡茶制作工藝無償傳授給村民,還挨家挨戶引導村民用好手上的耕地改種茶葉。這些年,祝雪蘭發展壯大六堡茶產業的熱情還傳遞到了鄰近鎮村,該縣處處呈現一片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茶產業發展好光景。

“砂糖橘行情不穩定,200畝果園改種六堡茶,大概4年后就可以收獲,每畝產量達200斤左右,前景可觀。”蒼梧縣京南鎮古欖村陳錦培“棄果種茶”的底氣來源于該鎮黨委書記陳胤宇多日上門解答疑惑。“剛開始想著六堡茶種植周期長、產生效益慢、不可控因素多,后來政府同志給我算了一筆經濟賬,才打消了我的顧慮。”想到未來豐收盛景,陳錦培心中興奮不已。

漫步蒼梧縣六堡鎮,陣陣茶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六堡茶樹。2019年到2022年,蒼梧縣六堡茶價格年均增長超過20%,銷售額年均增長20%以上。據介紹,2021年冬至2023年春,蒼梧縣分別新增茶園面積3.66萬畝和4.12萬畝,目前茶園總面積達17.78萬畝,可采摘面積為9.2萬畝,年產量超8400噸,綜合產值達58億元。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2022年,六堡鎮居民人均存款1.81萬元,同比增長18.7%;財政收入2611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223.87%,六堡茶核心區內茶農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0元,比全縣平均水平高出39%。2023年六堡茶品牌價值達到44.03億元,位列全國第19位,被評為最具品牌發展力的茶葉品牌之一。該縣已建立SC認證茶企36家,六堡茶專業合作社291家,帶動從業人數達6.5萬多人,直接帶動2.1萬農戶(其中脫貧人口約2800多人)受益。六堡茶已經成為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柱產業。(廖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文章

高清圖集推薦

广西新闻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