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欽州9月22日訊(記者 周隆富 譚曉林 李遠興 通訊員 李芳 梁云廣)9月21日下午,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下稱:廣西石化)舉行《企業文化手冊》《員工手冊》發布會暨公眾開放日活動。記者近距離感受了廣西石化人大力弘揚“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開拓進取、拼搏奉獻,扎根欽州、服務八桂,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設壯美廣西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廣西石化發布《企業文化手冊》和《員工手冊》。記者 周隆富 攝
廣西石化坐落在“海上大熊貓”白海豚的故鄉——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是中國石油在南方地區建設的第一座千萬噸級煉廠,2005年5月籌建,2010年9月投產。
作為中國石油南方戰略的“開篇之作”,廣西石化在沒有老廠依托、沒有后勤保障、沒有既定模式的情況下,大力弘揚石油工業光榮傳統,賡續石油工業精神血脈,讓一座現代化煉廠在北部灣畔拔地而起,書寫了不平凡的創業史,讓“協作、創造、奉獻”成為每一名廣西石化人的文化基因,書寫了能源報國的廣西石化篇章。
廣西石化整潔的廠區。記者 周隆富 攝
廣西石化煉廠占地3800多畝,現有1000萬噸/年常減壓、35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化等23套主要工藝裝置和完備的公用工程系統,主要工藝技術從UOP、DOW化學等公司引進。所加工的原油全部從海外進口,主要產品有汽油、柴油、航煤、芳烴、聚丙烯、液化氣、瀝青、硫黃等,油品質量滿足國Ⅵ標準,產品遠銷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際市場。
現代化的煉化廠。記者 周隆富 攝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廣西石化從優化加工原油結構著手,充分利用“財務測算-計劃優化-生產執行-銷售反饋”聯動機制,認真研究工藝流程、設備原理,精心調整操作參數,成功攻克國內煉化企業依靠外部蒸汽或動力鍋爐確保蒸汽平衡和生產穩定運行的難題,徹底停止外購蒸汽和停運動力鍋爐。自2020年7月7日停爐至今年7月7日,累計停爐668天,減少外購蒸汽成本4.32億元,減少動力鍋爐自產蒸汽成本1.93億元;節約燃料7.7萬噸,減排氮氧化物104噸、粉塵40噸、固廢66.8噸,為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開放日,社會各界代表深入了解廣西石化。記者 周隆富 攝
今年以來,在嚴峻形勢下,廣西石化持續優化裝置生產運行,大力實施“降四耗壓五費”控本降費行動計劃,生產經營效益不斷提升。1-8月份,加工原油652.5萬噸,生產各類產品605.5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379.6億元,實現稅費73.03億元。
自投產以來,截至今年8月,廣西石化先后加工來自27個國家的61種原油,累計加工原油1.16億噸,生產各類產品1.09億噸,實現工業總產值5771.8億元,實現稅費1078.47億元,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改善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記者 周隆富 攝
2009年,廣西石化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13年千萬噸煉油項目榮獲IPMA國際卓越項目管理最高獎項特大型項目金獎;2014年榮獲首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責任關懷最佳實踐單位”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清潔生產企業”榮譽稱號;2021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綠色工廠”榮譽稱號。
綠化發展,一直是廣西石化的宗旨。記者 譚曉林 攝
今年3月28日,占地4400畝,總投資305億元的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建成投產。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減少油品349萬噸、增產化工產品306萬噸,將有效推動廣西石化由“燃料型”向“化工產品和有機材料型”轉化,實現從煉油為主的煉化基礎產業向“基礎+高端”的能源化工材料現代化的轉變。項目的建成投產,將對填補區域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空白,滿足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市場需求,打造面向東盟的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發揮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