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自治區農機中心:駐村幫扶興產業 鄉村振興譜新篇 |
2023年10月19日 19:47 來源:廣西新聞網 編輯:楊思悅 |
廣西新聞網河池10月19日訊(記者 陶潔 通訊員 程鵬 李志農)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如何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突出集群成鏈,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是自治區農機中心近年來在定點幫扶村——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百旺鎮仁合村實施鄉村振興幫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從茶油飄香,到鵪鶉鳴啼,再到肉牛養殖......在這座瑤山的小村莊里,各項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成了當地的致富要方。 茶油流淌 聯農帶農富一方 走進仁合村連山成片的油茶園里,沉甸甸的油茶果掛滿枝頭,再過一個多月,仁合村又將迎來一輪熱鬧豐收的山茶油榨季。 仁合村山茶樹迎來了結果期。記者 陶潔 攝 仁合村地處丘陵地帶,自然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油茶產業發展,村黨委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優勢,動員群眾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全村油茶種植面積3800多畝。 為切實助力油茶產業提質增效,自2021年以來,仁合村在百旺鎮黨委、政府和后援單位自治區農機中心的指導幫助下,建成1200㎡的油茶加工廠,投入資金近70萬元建設仁合村油茶生產機械化基地,購置無人機、中耕培土機、除草機、修剪機等農業機械,提高示范基地的機械化作業水平,此外還引進自動化油茶加工設備,建立油茶初加工生產線。 “原先農戶們還需要把油茶果拉到周邊的市縣去加工,自從建成油茶加工廠房后,在這里能一次性完成粉碎、蒸制、炒籽、上料、榨油、過濾等多道工序,極大地便利了周邊農戶,百旺鎮十個村的油茶戶都把油茶果拿到這里開榨加工。”自治區農機中心派駐仁合村的第四任第一書記曾鳴介紹:“目前我們正在計劃新建油茶果儲存室,進一步提升儲存能力,提升油茶品質。” 油茶加工機械化設備。記者 陶潔 攝 一滴好油“滋養”一方百姓,仁合村油茶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顯著的聯農帶農效益。油茶加工廠通過收購茶籽、吸納務工、土地流轉、茶油銷售等方式提供就業機會、增加收入。2021、2022年仁合村已累計帶動農戶121戶,其中脫貧戶32戶。據介紹,油茶產業進入盛產期后,每年油茶產值300萬元以上,預計受益群眾達2000人以上。 高架養牛 改造升級“牛”產業 按照《都安瑤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發展特色優勢牛羊產業”規劃,仁合村因地制宜著重發展牛羊產業,著力構建“縣有基地、鄉有牛場、村有牛社、戶有牛養”的養殖發展格局。據悉,目前仁合村總共有109戶農戶養牛,全村養牛專業合作社有3個。 都安天牧種養專業合作高架床養牛基地。記者 陶潔 攝 在都安天牧種養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基地,合作社負責人韋春麗在給一頭頭健壯結實的肉牛們喂草料,響亮的牛叫聲在鄉間回響。 合作社負責人韋春麗在給肉牛放草喂料。記者 陶潔 攝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養殖基地幾乎不需要人工清理牛糞牛尿,但牛舍里卻能保持干燥清潔,這得益于基地從去年開始建設的高架床養殖設備。通過二層的高架床結構,牛糞、牛尿等排泄物能直接掉到一樓倉庫,并經過全自動化運輸帶將排泄物集中處理發酵,既節約人力又節省土地,還能變廢為寶,大幅提高養殖效益。 為培育發展壯大肉牛產業,自治區農機中心及村委精準施策,去年在都安天牧合作社養牛場投入65萬元建設高架床,這是都安縣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高架床養牛基地。“自從進行基地的升級改造后,牛的生長環境更好了,我們管理起來更輕松了!后續資金到位之后,我們的養殖規模預計能夠增加到100頭左右,以后的收入還會越來越好。”韋春麗高興地說道。 據了解,仁合村通過聯營聯養模式,由村集體經濟入股投資,扶持合作社生產建設,同時也帶動了大批本地村民就近就業,真正牽起了產業“牛”鼻子。 鵪鶉盛產 賦能致富“黃金蛋” 在仁合村,有這么一個合作社主打鵪鶉養殖,每日在熱鬧的鵪鶉歡叫聲中,一批又一批的鵪鶉蛋不時滾落到架子前,據悉,該基地育有鵪鶉7萬羽,盛產期每天能產約500公斤鵪鶉蛋。 仁合村脫貧戶覃順的鵪鶉養殖廠房。自治區農機中心 供圖 養殖基地負責人覃順是2016年度脫貧戶。由于鵪鶉養殖周期短、見效快,在當地市場廣闊,在自治區農機中心的建議和支持下,2021年底,他決定開始創業,發展鵪鶉養殖。 2022年,在村委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幫助下,覃順申請到富民貸20萬元、小額信貸5萬元,緩解了鵪鶉規模養殖的資金壓力。 隨著鵪鶉蛋產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覃順也有了更高的目標。“下一步,我們計劃再擴大養殖規模,使廠房達到800平方米,進一步做大鵪鶉養殖產業。”覃順說道。 小鵪鶉,大產業。一顆顆小小的鵪鶉蛋成了致富“黃金蛋”。2023年初,在自治區農機中心的扶持下,仁合村在鵪鶉養殖基地成立都安順源種養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仁合村第一書記曾鳴表示,今年自治區農機中心加大對鵪鶉養殖的扶持力度,幫助該村進行養殖機械化改造,用科技賦能助力產業升級。同時,該項目在用工就業、技術培訓等方面充分發揮聯農帶農作用,積極帶領當地農戶參與到鵪鶉養殖事業中來。 如今的仁合村,村莊煥然一新,產業蓬勃發展,群眾幸福洋溢......自治區農機中心一棒棒的幫扶接力,為仁合村的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彩。2016年以來,先后籌措560萬元發展15個產業項目;2022年11月,仁合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被評為第二批自治區級示范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