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從“牛尿花”到“茶族皇后” 防城港金花茶創出超20億元的產業神話

“絲路壯歌 東盟同奏——‘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暨東博會和峰會創辦20周年成果大型網絡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素有“金花茶之鄉”的防城港市防城區。視頻攝制:潘錦才

廣西新聞網防城港10月22日訊(記者 周隆富)“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金花茶!”“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喝下去后一股鮮中帶甜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10月21日,“絲路壯歌 東盟同奏——‘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暨東博會和峰會創辦20周年成果大型網絡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素有“金花茶之鄉”的防城港市防城區。在華石鎮那灣村金花茶基地采訪時,記者們紛紛被素有“茶族皇后”和“植物界大熊貓”之美譽的金花茶所吸引。

怒放的金花茶。那灣村委供圖

曾被當地人稱之為“牛尿花”的金花茶,卻是世界級珍稀植物之一,鮮花和鮮葉均可入藥,具有很高的經濟和藥用價值。防城區是我國金花茶最早發現地和分布中心,面積、產量和品種數量均居世界首位,并擁有世界上唯一的國家級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和金花茶基因庫。2009年防城區獲評“中國金花茶之鄉”,2011年防城金花茶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年來,防城港市做足金花茶文章,在產業發展、技術研發、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那灣村委黨支部書記黃載杰(右二)向采訪團介紹金花茶。廣西新聞網記者 周隆富 攝

那灣村的金花茶基地野生金花茶達3000多畝,占廣西野生金花茶面積的90%。當地種植金花茶由來已久,但由于缺少加工技術和設備,長期以來,茶農僅出售粗加工制品或原材料,銷量差、利潤薄。2017年,那灣村黨支部書記黃載杰聯合返鄉經濟能人,以村民入股的形式,創建了那灣金花茶加工車間,帶動群眾從金花茶身上獲取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2020年,那灣村申請80萬元項目資金,擴建了金花茶加工廠和凍庫倉儲,突破了多年加工難、倉儲難的金花茶產業發展瓶頸,使那灣村金花茶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邁出了產業振興的關鍵一步。2022年金花茶的深加工讓那灣村集體經濟收入比上年提高了50%,輻射帶動群眾100余人參與金花茶產業的種植和加工。隨著金花茶加工產業生產線的擴容增效,參與就業的村民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超萬元。

金花茶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增收。那灣村委供圖

金花茶的花季在每年的春節前后,采訪團到訪時,金花茶樹上已結出一顆顆翠綠的花蕾。在那灣金花茶加工廠里,采訪團參觀了金花茶產品,品嘗了泡好的金花茶,紛紛為“茶族皇后”這一獨特的味道和可愛的外形而贊嘆不已。

大眾網記者張玉升接受采訪時對金花茶贊嘆不已。廣西新聞網記者 周隆富 攝

來自山東大眾網的記者張玉升是一位茶迷,一進入加工廠,便被一朵朵金黃的金花茶所吸引。認真細品了泡好的金花茶,張玉升感嘆不已:”可以說我是一個資深的茶迷,但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金花茶。第一眼看到就有品一品的沖動。”張玉升說,金花茶不僅對“三高”人群有很好的調節功效,而且還很漂亮,是他非常喜歡的一款茶。

被譽為“植物界大熊貓”的金花茶在20世紀中葉之前卻不為人識。當地年長的村民告訴記者,過去誰家的牛病了撒不出尿來,村民們就會采一些這種開有金黃色鮮花的樹莖和葉子泡水給牛飲用,個把小時準能出排尿,因此當地人稱之為“牛尿花”。1960年,中國科學工作者發現,“牛尿花”原來是唯一黃色的山茶花,屬遠古遺存的珍稀類群。“牛尿花”從此有了魅力四射的新名字“金花茶”,并成為防城港市的市花。

金花茶是一種古老的原始植物,坐果率低難以繁育,且分布狹窄,絕大部分分布于防城港地區。金花茶的珍貴讓不少人覬覦,許多金花茶產地被亂挖亂采,給金花茶資源造成很大破壞,引起了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早在1996年,防城港市就建起了世界上唯一的國家級金花茶自然保護區,1999年又建設了同樣為世界唯一的金花茶基因庫,金花茶得到了有效保護。今年是防城港市建市30周年,目前,防城港市擁有金花茶已超過5萬畝,并形成了育苗、種植、科研、加工、觀賞為一體化的產業,年產值超20億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文章

高清圖集推薦

广西新闻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