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壯歌 東盟同奏——‘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暨東博會和峰會創辦20周年成果大型網絡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北海銀灘。視頻攝制:蘇時榕
廣西新聞網北海10月22日訊(記者 周隆富)10月21日下午,“絲路壯歌 東盟同奏——‘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暨東博會和峰會創辦20周年成果大型網絡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北海銀灘,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們紛紛被這處被譽為全國“ 五美景點” 、全國“ 王牌景點” 、“天下第一灘”的AAAA級旅游景區所著迷和折服。
海天一色藍的北海銀灘。北海市委網信辦供圖
北海銀灘東西綿延24公里,以“ 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氣清新” 六大特點著稱。沙灘全部由高品位純凈的石英砂歷經千萬淘洗堆積而成,沙子里的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8. 3% 。沙質如珍珠粉一般潔白細滑,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如銀,因而得名“銀灘”。這里的年平均水溫是23. 7 ℃,一年內可以下海沖浪時間長達9個月。銀灘所臨海域更是無任何工業污染,空氣清新,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稱。
“哇!真是太美太壯觀了!”剛抵達北海地標“潮”雕時,采訪團成員紛紛舉起相機和手機拍個不停。海風掠過臉頰,伴著嘩嘩潮聲,來自重慶華龍網的記者劉柳站在潔白的沙灘上,閉上雙眼盡情感受銀灘帶來的愜意,“真的好想在這里坐上一天什么也不想,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劉柳表示非常羨慕生活在海邊的人們,隨時可以眺望大海。“這次算是踩點吧!找時間我一定帶上家人,到北海好好地感受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劉柳說道。
據了解,銀灘經歷了三次開發建設。第一次是20世紀的90年代初,1992年成為全國首批12 個國家旅游度假區之一;第二次是2002年,改造旅游服務設施,恢復銀灘自然生態,并于2003年“五一”免費向游客開放;第三次是時隔16年后的2019年,北海市投資27億元,啟動銀灘改造提升,開啟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創建征程。
銀灘改造提升工程以國際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為標準,提升景區門戶形象和吸引力。建設內容主要涵蓋景區景點建設、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態修復等三大板塊。由鬧到靜,銀灘分為“ 歡樂港灣區”“ 秀映潮雕區”“ 銀沙逐浪區”“ 平灘聽濤區”四個區。
游客們在“潮”雕前打卡留念。記者 周隆富 攝
“歡樂港灣區”改造后在契合羅馬建筑風格的基礎上,打造以主題游樂、婚慶廣場等為主線的歡樂港;“銀灘逐浪區”融入了北海南珠文化、海絲文化,生動闡釋了北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及南珠文化發祥地的深遠寓意,充分體現銀灘濱海風情;“平灘聽濤區”是沿太平洋海岸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該區規劃設計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通過打造星海休閑棧道、觀鳥亭等景觀節點,營造自然生態科普空間,讓游客親近自然,感受銀灘原生態自然之美。
北海的地標就坐落在“ 秀映潮雕區”,這里也是游客們到銀灘后的必須打卡點。作為北海的形象和城市藝術精品“潮”雕,代表著北海蜚聲海外的南珠形象。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俯瞰“ 潮” 雕廣場,新設置的30 盞由缺到圓的月亮潮汐燈環繞在“ 潮” 雕周邊星輝閃耀,整個廣場宛如裝滿珍珠的玉盤在海邊鋪陳開來,美不勝收。
多彩貴州網記者譚力開心地展示撿到的貝殼。廣西新聞網記者 周隆富 攝
拍照片、撿貝殼……來自多彩貴州網的記者譚力從下車開始就忙個不停。雖然到過不少地方的海灘,但譚力唯獨對銀灘情有獨鐘,“我喜歡這里的恬靜和自然,給人的感覺很是放松和平靜!”譚力一邊展示著撿到的貝殼一邊笑著說,一定找個機會再來一次銀灘,盡情地享受這里的陽光和沙灘。
每日甘肅網記者楊宏紅接受采訪時主動當起了“代言人”。廣西新聞網記者 周隆富 攝
“歡迎大家到北海銀灘來旅游!”每日甘肅網記者楊宏紅在接受采訪時,還主動當起了銀灘的“代言人”。楊宏紅表示,銀灘的旅游設施很完善,風景非常美麗,海浪陣陣襲來,讓人心情感到非常愉悅,很是幸福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