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全國出圈!廣西這支“寶藏”樂隊是一群怎樣的人?

瓦依那,這支來自廣西南丹的樂隊成為了《樂隊的夏天3》(以下簡稱《樂夏3》)最大的“黑馬”,獲得了比賽第三名。節目里,他們用鋤頭和樹葉當樂器,以富有生命力的表演和清新質樸的音樂風格贏得外界關注。

《樂夏3》中的田園夢

這個夏天,我們因為瓦依那,收獲了一段關于音樂和夢想的旅程。而旅程的開始,源于一把來自家鄉的鋤頭。

8月,在登上《樂夏3》舞臺前,瓦依那的主唱岜農在錄制前摘了一把葉子,小心地放進水里養了起來,他開心地說“我的樂器是有壽命的”。在隨后的舞臺上,燈光亮起,十八即興一嗓子開了場,打擊樂手路民敲響了它的“秘密武器”,眼尖的觀眾發現這是在田間干活的鋤頭。隨后,岜農拿起葉子,含在嘴里吹出了旋律,令人又驚又喜。葉子與鼓面、聲帶一同震顫,三人在震顫里吼:“哎喲我的土地,是我連累了你也沒得休息。”

就這樣,這個來自南丹的壯族樂隊,以富有生命力的表演和清新質樸的音樂風格,被大家看到了。

▲瓦依那樂隊和孩子們在演唱。本文圖片均來源于樂隊微博

《田歌》之后,他們和任素汐合唱了《大夢》。這首歌曲以民謠為基礎韻律,質樸的敘事風格,“戳”中了不少樂迷的心,得到了全場最高的242票,再次唱進了觀眾們的心里。

“如果生命只是大夢一場,你會怎么辦”,這是《大夢》里的歌詞。這首歌以樸素的歌詞,描寫了從6歲到88歲,每個階段都會為面臨的未知或問題而煩惱。不少網友表示:“聽哭了!”“唱盡了普通人的一生!”

著名影評人周黎明評論說:“《大夢》是一首有靈魂的歌。當一個文藝作品的最大優點是赤誠的心和純凈的靈魂時,任何技術的分析都是多余的。《大夢》給我們的,遠遠不止眼淚,而是一幅幅生命的畫卷。”

廣西走出的比賽“黑馬”

當初《樂夏3》陣容初公布,在二十幾支樂隊中,鮮少有人關注到“瓦依那”這個名字,其可查的資料也寥寥可數。主唱岜農是廣西河池的農民,鼓手路民是廣西桂林的瓦匠,吉他手十八是桂林的農民兼流浪歌手。三名樂隊成員都生活于廣西的鄉野之中。

在廣為流傳的樂隊組建故事里,2019年,岜農的書《低頭種地,抬頭唱歌》出版,在一次圖書分享活動中,在桂林濱江路賣唱的十八結識了岜農,并表示自己是岜農的歌迷。從小是留守兒童的路民讀書不多,長大后成了工地上的泥瓦工,因為喜歡音樂常常幫十八頂班唱歌。一次,十八介紹路民給岜農認識,岜農邀請路民來吹口哨,由此,三個人走到一起。

▲瓦依那樂隊和孩子們合影。

直到2022年9月,杭州一場演出邀請了他們。在這次演出之后,岜農和十八、路民正式重新組建了瓦依那樂隊。到了年底,他們開始了“岜農大米,世界一體”全國巡演,想把山歌里那些樂觀的精神傳遞出去,但才演了一場,只有40多個觀眾,巡演只得作罷。

9月22日,《樂夏3》女神合作賽中,一首《大夢》讓瓦依那被全國的觀眾熟知。節目播出的第二天晚上,瓦依那樂隊在廣州與臺灣生祥樂隊共同參與了“秋分雙專場”的演出,觀眾席上坐滿了前來支持他們的粉絲,而瓦依那再次唱起了《大夢》。十八唱完落淚感慨,“好像自己努力完成的一切,終于有了成果……”

音樂與土地有關

“瓦依那”在壯語里的意思是“稻花飄香的田野”,岜農曾在自傳《低頭種地,抬頭唱歌》中描述到,那里屬于喀斯特地貌山區,壯語中就是“岜”的意思。村子四面青山環繞,有河流、溪水。遠處一列列火車從群山隧道轟鳴而過,載著鄉村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駛向遠方。

“瓦依那的音樂,就是與土地有關的音樂”,吉他手十八這么形容瓦依那。樂隊三人出現時總是戴著頭巾,身著簡樸布衣,而滿山的樹葉和竹子、大自然里意想不到的東西,都能成為他們的樂器。當他們走上《樂夏3》的舞臺時,“瓦依那”的“神秘”由此變得恰如其分——這是一支來自于土地,生長于土地的樂隊。在初舞臺上,他們也選用了一首《田歌》:“感謝這村莊,讓我們不再流浪。感謝你土地,讓我們有稻花香。”

▲瓦依那樂隊主唱。

在問到為什么想要參加《樂夏3》的時候,岜農坦言:“因為現在是水稻正在生長的時候,我們也出來生長一下。”對于長達幾個月的比賽,他們最擔心的是進入樂隊前五名,會不會影響我之后種地?

岜農說,瓦依那走出大山演出,就是希望用歌聲與更多人達成心靈的連接和溝通。至于如何錄真人秀,樂隊能不能紅,他們沒有想太多,“有些東西你去做的時候,要先想到你想要的‘根本’是什么。我們只想把歌唱出來,那其他的就忽略不計了”。

這些音樂,都是廣西制造!本土樂隊的“夏天”要來了

河池本土樂隊“瓦依那”獲全國第三!他們是這樣一路晉級的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文章

高清圖集推薦

广西新闻门户网